RECOMMENDED
为维护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促进饲料粉碎机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饲料粉碎机产品质量进行了国
美卓HP900圆锥破碎机是一款适合大型骨料与矿山应用的多缸圆锥破碎机,由中国制造、中国首发,面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16年第3季度,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餐具洗涤剂等19种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
2018年的最后一个法定假期,憋不住的出去走走。然而,除了数不清的人头和排不上的厕所,“看景不如听景”的朴素道理将再次被印证。让人失望的原因,不仅仅是那些拙劣的“人造景点”,也有文化遗产被肢解的痛心,人文景观被污染的无奈。
国庆出行,挤skr人。国庆这几日,抖音上晒的都是“人人人人人人人人我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的壮观场面。
不过,国内始终还是旅游人群的主战场,这一届驴友还是那么勇。没办法啊,上班上得那么惨,压抑的自我需要放飞。出国旅行避人潮毕竟太麻烦,家里蹲又感觉对不起自己,所以明知国庆必是人山人海,还是要往山里闯、海里扎。
遗憾的是,留给“背包客”的可能只是一次写明了结局的糟心之旅。除了被坑蒙拐骗,看“假景区”;垃圾遍地,看人山人海之外,最让人糟心的莫过于,本来跨越千山万水,追寻人文自然,结果“人造景观”生硬拙劣,人文古迹沦为商业街区。
今年,短程亲子游是热门。在南方城市,古镇似乎是“必备之选”。上海和苏州之间,坐落着一个只有0.4平方公里面积的古镇周庄,它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城市风貌,成为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江南第一水乡”,也成为了周边地区的热门景点。
2016年,周庄国庆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7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5万人挤进周庄。实际上,每天进入6000人左右的游客,周庄便已经饱和。
根据《青年时报》,早在2005年,周庄已经变成“五米一处猪蹄髈,十米一个阿婆茶,到处都是假古董,满街都是黄三轮”的现代版商业化古镇。也是因此,旅游联盟合作峰会当年在周庄落幕之后,一篇名为《百家旅行社峰会透出消息,古镇周庄面临》的新闻出现在上海某报上。如此的气愤,无外乎源自于周庄票价的疯涨以及宛如“屠宰场”的古镇街道。
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动员老百姓力量来维护古镇”。换言之,就是允许其开店铺,进行商业性开发与维护古街古楼的“修旧如旧”需要大量资金,老百姓拿不出这个钱,所以允许老百姓经营,等有收入后便拿出来三分之一收入维修古建筑,三分之一收入投入经营,另外三分之一改善居住条件。
这样毫无节制的商业开发很快便发展到了极致。但是,这锅显然不该由周庄人来背。周庄显然既属于周庄人,也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按照国外的经验,对于这种旅游区,当地老百姓和政府应该自动拥有股份。事实却是,政府出手来管理公共资源,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当地人却没有分得股份和任何好处。据青年时报的调查,周庄从2002年到2005年,游客量基本都保持在260万人次,但门票收入当地居民一分钱都拿不到,方寸之间,不靠拓展商户赚钱难道出门打工?老百姓只能见缝插针通过做小生意作为生计,疯狂叫卖破坏旅客体验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2001年4月,周庄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自此之后,大资本入局的潮流不可阻挡。按照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周庄规划之父” 阮仪三的说法,这种“进化”,打破了江南小镇特有的宁静风貌,到处都是一些恶俗的商铺吆喝声,成了一个大卖场,最终不仅伤害了周庄老百姓的利益,还将让这宝贵的传统遗产消失殆尽。
周庄是一个被阮仪三救下的古镇。从1980年代末开始,中国2800多个古镇就不断经历着“迁旧建新”、旅游开发的考验。到今天,中国留下的古镇不超过10%.1984年,阮仪三第一次到周庄来考察,他发现了周庄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其后提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辟旅游”的十六字方针,并和同济大学的学生们一起用皮尺量地,作出了“保护老区、开发新区”的具体规划。
1986年,周庄在同济大学阮仪三等专家的指导下,将古镇区0.47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定为核心保护区。
1997年,在阮仪三等专家指导下,周庄编制了《周庄古镇区保护详细规划》,规划内容不仅包括文物点的保护、污水处理、建筑物高度控制、挖掘与继承传统民俗文化、发展传统经济,还涉及到停车场设置、桥梁包装等方面。在阮仪三的努力下,周庄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遗憾的是,保护人类珍贵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非干扰、非破坏的保护如旧原则;二是修复如旧原则或适当添补原则;三才是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开发利用原则)一个也没有实现。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阿房宫指的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豪华宫殿。“东有兵马俑,西有阿房宫”,曾是颇广为人知的一句西安旅游广告词。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阿房宫规模宏大,“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提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最终的命运是被项羽焚烧了。但在2007年,考古学家公布,阿房宫其实压根没建成,考古队在阿房宫遗址土层内没有发现火烧土,甚至没有发现秦朝文化层的建筑碎片层,而只有夯土台路基围墙的残留,这些考古证据说明阿房宫的地基都未完成,更不用说项羽放的那把火。
但不论如何,文人史家笔下的阿房宫已经成为阿房宫历史的一部分,然而,这样的一个意义重大的历史遗址却在市场化旅游的洪流中命运多舛。
1995年,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狂风也吹进了阿房宫,阿房宫的传说让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找到了灵感:
“记得开发这个项目的公司名为锦绣阿房宫(西安)有限公司,是招商引资项目,当时引进的港资,土地是租的”资料显示,占地680多亩的秦阿房宫景区1995年开工建设,2000年正式与游客见面。
但到了2013年,因生意不佳、建筑违规,这个曾经斥资两个亿的阿房宫景区被拆除。也就在2013年,当地招商引资380亿元,提出重建阿房宫。猛批该举,称其目的是借文化之名炒作概念,推高地价,最终让投资者与政府获利。一时间,阿房宫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但后来官方回应,该项目并非再造阿房宫,而是北京首创集团与沣东集团(系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委会下属国有公司)共同投资,并吸引社会资本,计划在位于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控制地带外侧建设“首创阿房宫人文旅游产业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人文旅游。
然而仍有相关人士向媒体爆料,该计划中原本的确包含重建阿房宫的项目,但迫于的压力与政府的谴责,该重建计划搁浅,官方的说明,很可能是相关机构并作出了危机公关。新的阿房宫最终没有被重建,但媒体发现,上述的产业基地占地面积约1000亩,基地开建的3个村庄987户3963个村民成了炮灰,拆迁。
如今,那些历史文人留下的故事被旅游推广商业机构包装成广告卖点,阿房宫也成为了旅游开发投资者眼中的大IP。千年前,项羽或许没有毁掉阿房宫,而如今旅游开发者却在用谎言与金钱一遍遍地炙烤着阿房宫。
桂林,因蜿蜒而清可见底的漓江,以及喀斯特地貌上特有的独立秀美的山峰而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这个西南僻远之地,除了有好山好水,还有少数民族风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15年,桂林旅游接待总人数4470万人次,年均增长12.5%,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因为人口增多、水量减少等原因,近年漓江的水质压力越来越大。十年间,枯水季节的支流上,生长出了水葫芦,到了雨季,裹挟着泥土冲刷进漓江干流,间或从竹筏、船只间漂过。
沿着漓江,从桂林到阳朔,越往下游,游人游船越多,江中的生活垃圾频繁显现;到了阳朔兴坪古镇码头,回水湾里的泡沫、易拉罐、塑料袋已经密密麻麻。
想要在当地感受的民族风情,只能从一些刻意的民族表演和小商店里的民族风义乌货里窥的一二,甚至,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景区附近也不乏欧洲建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从正阳街到新文昌桥,从中心广场到两江四湖,从虞山公园到七星公园到处都可以看到欧洲建筑的踪影原来的一些古桥全部全部予以拆除或改造,现在的桂林很难再见到一座中国古式的桥梁了。
当地政府将旅游业视为当地的重要产业,联合资本推广桂林,扩大旅游消费者规模来营收。未来,借力资本开发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努力还将继续:
开工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阳朔瑞盛旅游休闲世界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旅游国际化、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顺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低空旅游、体验旅游、体育旅游、自驾车营地旅游等新业态,培育个性化高端观光线路。
不知在那些五花八门的新项目开发之后,当地的垃圾是否会变少,当地的小商品又是否将收敛,但可以确定的是,驴友们回不到原汁原味的桂林,而计划实现后,诸如万达、华润这些大资本们将盆满钵满。
十一,各个景点的人潮固然难以避免,但不得不趁此假期远走一趟说的驴友们,不妨也想想:谁才是粉碎你旅游梦的罪魁祸首?
在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之下,几乎每一个景点,都由当地的政府以及有实力的资本主要推动,而发展旅游业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更高的企业增益与GDP。换句话说,当前模式的旅游业开发不过是一场资本与权力合作的生意。
结果,节假日期间吸引来的过量的旅客,造成当地生态的破坏。那些生造假历史,却搞真消费、真破坏的荒谬计划,也让当地的居民要么离开,或是卷入这场生意,原本以居民为依托的民俗文化逐渐丧失了其真实性,而变成了一种对应市场消费者的文化表演。